「爸爸,我是從哪兒來的?」
「媽媽,為什麼吃了飯就能長大?」
「爸爸,為什麼蝸牛爬過的地方會有黏黏痕迹?」
「媽媽,我還能再去小班讀幼兒園嗎?」
「爸爸,我幾歲上大學?」
「媽媽,為什麼我走的時候,月亮也在走?」
……
女兒每天在家總會問很多問題,簡單的問題一句話就能回答,難的問題思前想後也不知該從何說起的。有時候真的想問問她: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?
雖說我們也鼓勵她多提問,但有時候問得多問得頻繁,尤其當她拿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本事時,我們常常覺得語屈詞窮,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應。不過好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都耐心傾聽她的問題後,無比認真的做出回答。
今天就來探討一下,孩子提問的好處以及如何提高孩子提問的能力。
孩子提問的好處頗多正如孔子所說: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孩子不提問,就說明他沒有學習的興趣,只有願意學,才會有問題。對孩子而言,提問的好處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。
1. 提問背後孩子求知的強烈慾望
我們都知道,孩子的提問得到回答之後,他們就會獲得相應的知識,當提問形成習慣後,孩子會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,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。
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,知識都是依靠問題才會產生的。拉馬錢德蘭教授在《心智》一書中提出,新知識不僅需要有聰明的大腦,也不是已有知識就能產生新知識,而是需要新的問題。
比如我們發明了汽車,接下來就會面臨著怎麼培訓駕駛員,如何避免駕駛事故,怎麼減少汽車行駛中的損耗等等,這一系列的問題的出現,就會促使我們不斷學習研究,學到新的知識和能力。
孩子提問的背後是強烈的求知慾望,通過提問題,她對特定方面的知識有了強烈了解和學習的願望,問題的答案會幫助她掌握對應的知識。通過這種提問、解答的方式知識也會掌握的更牢固。
2. 提問並解決問題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
作為父母,我們深知,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。對於孩子來說,他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興趣,但他們更喜歡向父母提出問題,可能出於好奇,也可能是碰到了困難,但不可否認的是,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,他們心裡一定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,父母如果能加以引導,一定可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對於孩子提問,父母除了需要告訴他們答案,還需要教給孩子如何解決問題。比起簡單的得到答案,孩子能自己解決問題,會更有成就感。
讓孩子學會如何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,孩子上學之後遇到問題時也能自己想辦法解決,減少父母無謂的干預。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親子之間由學習引發的矛盾,還能強化孩子養成持續學習的動力。
3. 提問提高孩子的創造力
以色列的創新能力非常強,2019年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九位。一項關於創新的研究中顯示,以色列人在家庭教育方面,從來不提倡培養聽話的孩子,而是致力於提升孩子的提問能力。孩子回家後,父母問的問題並不是今天學到了什麼,有沒有聽老師的話,而是問:今天有沒有提出問題。
原因也很簡單,如果沒有提出問題,說明孩子對於一項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,掌握的不牢固,只有能提出好的問題,才能證明孩子掌握了只是,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三點提升孩子提問的能力提問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諸多好處,但我們也經常發現,在家裡的「問題」孩子,到了學校反而成了安靜的乖孩子,沒有任何問題。那父母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,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呢?
1. 認真回應孩子的問題
對於孩子的提問,如果只是僅有的一個問題,或者比較簡單的問題,父母往往會開心的回答,但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比較難以回答,或者提問時的場景不合適,父母往往會敷衍了事,甚至不讓孩子講話、提問,這對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提問的慾望都是一種嚴厲的打擊,如果次數多了,孩子就不再願意提問了。
對於孩子而言,他們提問的時候往往態度非常認真,即便是一些諸如性別、出生等讓父母略顯尷尬的問題,他們也並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,而是一本正經的嚴肅提問,所以父母回答問題的態度就會決定著孩子以後提問的慾望和態度。
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以後繼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,那就必須認證對待孩子提出的每個問題,即便做不到,也必須對其中絕大部分有認真的態度。
2. 創造適合孩子提問的環境
孩子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才能更好的學習,對於提問,孩子同樣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。沒有人願意在壓力之下認真思考,更不會願意提出問題。
很多孩子在家裡會問各種問題,到了學校反而不提問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校的壓力比較大,沒有足夠友好的提問環境。
提問的時候,孩子需要一個安靜的氛圍,一個能夠包容自己無知、錯誤的被提問者,一個認真解答自己問題,或者提供解答建議的人。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,不計較孩子的對錯,只在乎孩子提問的質量,甚至不在乎問題的質量,只關注孩子認真的態度。
3. 父母盡量做出好的示範
孩子很多能力都建立在父母示範的基礎上,提問的能力也是如此。如果父母有足夠好的提問能力,孩子一定會通過模仿學到更多。
《提問的藝術》一書中,作者提供了三種提問方法:封閉式提問、開放式提問、追問。在知識學習方面,父母應該向孩子提出封閉式問題,比如:1+1是不是等於2。在培養孩子閱讀能力、思考能力方面,父母需要向孩子問開放式問題,比如:你學了古詩《春曉》,有什麼收穫?而對於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,則需要向孩子做出追問。比如當孩子跟別人打架的時候,父母就需要問孩子一連串的問題:為什麼打架?他搶我的玩具。為什麼他要搶你的玩具?他沒帶玩具,但是我不讓他玩我的。為什麼不想分享你的玩具?因為我怕他玩過之後不還給我。
孩子需要看到父母提問的能力,模仿父母的提問方式,慢慢地他們會用這種提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,這才是提問索要達到的最終目的。
孩子提出問題,本身就是對於一項知識的思考,而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之後,他們會學到新的知識,這些知識與已有知識融合之後,才會形成自己的見識,才有機會創新。
很多時候,一個好的問題往往不止是問題,而是一種解決方案。也可以認為,提出問題比得到問題的答案更有價值,很多成功人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都表示自己的有足夠強的提問能力。即便作為一個普通人,我們在大學、研究生寫論文階段,都會有一個感觸:論文寫作本身不難,難的是選什麼樣的題,也就是提問的能力。
從小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提問能力,無論是對孩子以後的學習,還是工作、生活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。現在就教孩子如何提問吧,以後孩子會感激你在這方面的投入。
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,作為父母你是如何回應的,期待你的留言~
女兒:爸爸,我是從哪兒來的?面對孩子提問,作為父母需要做什麼
「爸爸,我是從哪兒來的?」
「媽媽,為什麼吃了飯就能長大?」
「爸爸,為什麼蝸牛爬過的地方會有黏黏痕迹?」
「媽媽,我還能再去小班讀幼兒園嗎?」
「爸爸,我幾歲上大學?」
「媽媽,為什麼我走的時候,月亮也在走?」
……
女兒每天在家總會問很多問題,簡單的問題一句話就能回答,難的問題思前想後也不知該從何說起的。有時候真的想問問她: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?
雖說我們也鼓勵她多提問,但有時候問得多問得頻繁,尤其當她拿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本事時,我們常常覺得語屈詞窮,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應。不過好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都耐心傾聽她的問題後,無比認真的做出回答。
今天就來探討一下,孩子提問的好處以及如何提高孩子提問的能力。
孩子提問的好處頗多
正如孔子所說: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孩子不提問,就說明他沒有學習的興趣,只有願意學,才會有問題。對孩子而言,提問的好處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。
1. 提問背後孩子求知的強烈慾望
我們都知道,孩子的提問得到回答之後,他們就會獲得相應的知識,當提問形成習慣後,孩子會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,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。
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,知識都是依靠問題才會產生的。拉馬錢德蘭教授在《心智》一書中提出,新知識不僅需要有聰明的大腦,也不是已有知識就能產生新知識,而是需要新的問題。
比如我們發明了汽車,接下來就會面臨著怎麼培訓駕駛員,如何避免駕駛事故,怎麼減少汽車行駛中的損耗等等,這一系列的問題的出現,就會促使我們不斷學習研究,學到新的知識和能力。
孩子提問的背後是強烈的求知慾望,通過提問題,她對特定方面的知識有了強烈了解和學習的願望,問題的答案會幫助她掌握對應的知識。通過這種提問、解答的方式知識也會掌握的更牢固。
2. 提問並解決問題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
作為父母,我們深知,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。對於孩子來說,他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興趣,但他們更喜歡向父母提出問題,可能出於好奇,也可能是碰到了困難,但不可否認的是,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,他們心裡一定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,父母如果能加以引導,一定可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對於孩子提問,父母除了需要告訴他們答案,還需要教給孩子如何解決問題。比起簡單的得到答案,孩子能自己解決問題,會更有成就感。
讓孩子學會如何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,孩子上學之後遇到問題時也能自己想辦法解決,減少父母無謂的干預。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親子之間由學習引發的矛盾,還能強化孩子養成持續學習的動力。
3. 提問提高孩子的創造力
以色列的創新能力非常強,2019年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九位。一項關於創新的研究中顯示,以色列人在家庭教育方面,從來不提倡培養聽話的孩子,而是致力於提升孩子的提問能力。孩子回家後,父母問的問題並不是今天學到了什麼,有沒有聽老師的話,而是問:今天有沒有提出問題。
原因也很簡單,如果沒有提出問題,說明孩子對於一項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,掌握的不牢固,只有能提出好的問題,才能證明孩子掌握了只是,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三點提升孩子提問的能力
提問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諸多好處,但我們也經常發現,在家裡的「問題」孩子,到了學校反而成了安靜的乖孩子,沒有任何問題。那父母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,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呢?
1. 認真回應孩子的問題
對於孩子的提問,如果只是僅有的一個問題,或者比較簡單的問題,父母往往會開心的回答,但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比較難以回答,或者提問時的場景不合適,父母往往會敷衍了事,甚至不讓孩子講話、提問,這對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提問的慾望都是一種嚴厲的打擊,如果次數多了,孩子就不再願意提問了。
對於孩子而言,他們提問的時候往往態度非常認真,即便是一些諸如性別、出生等讓父母略顯尷尬的問題,他們也並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,而是一本正經的嚴肅提問,所以父母回答問題的態度就會決定著孩子以後提問的慾望和態度。
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以後繼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,那就必須認證對待孩子提出的每個問題,即便做不到,也必須對其中絕大部分有認真的態度。
2. 創造適合孩子提問的環境
孩子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才能更好的學習,對於提問,孩子同樣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。沒有人願意在壓力之下認真思考,更不會願意提出問題。
很多孩子在家裡會問各種問題,到了學校反而不提問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校的壓力比較大,沒有足夠友好的提問環境。
提問的時候,孩子需要一個安靜的氛圍,一個能夠包容自己無知、錯誤的被提問者,一個認真解答自己問題,或者提供解答建議的人。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,不計較孩子的對錯,只在乎孩子提問的質量,甚至不在乎問題的質量,只關注孩子認真的態度。
3. 父母盡量做出好的示範
孩子很多能力都建立在父母示範的基礎上,提問的能力也是如此。如果父母有足夠好的提問能力,孩子一定會通過模仿學到更多。
《提問的藝術》一書中,作者提供了三種提問方法:封閉式提問、開放式提問、追問。在知識學習方面,父母應該向孩子提出封閉式問題,比如:1+1是不是等於2。在培養孩子閱讀能力、思考能力方面,父母需要向孩子問開放式問題,比如:你學了古詩《春曉》,有什麼收穫?而對於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,則需要向孩子做出追問。比如當孩子跟別人打架的時候,父母就需要問孩子一連串的問題:為什麼打架?他搶我的玩具。為什麼他要搶你的玩具?他沒帶玩具,但是我不讓他玩我的。為什麼不想分享你的玩具?因為我怕他玩過之後不還給我。
孩子需要看到父母提問的能力,模仿父母的提問方式,慢慢地他們會用這種提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,這才是提問索要達到的最終目的。
孩子提出問題,本身就是對於一項知識的思考,而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之後,他們會學到新的知識,這些知識與已有知識融合之後,才會形成自己的見識,才有機會創新。
很多時候,一個好的問題往往不止是問題,而是一種解決方案。也可以認為,提出問題比得到問題的答案更有價值,很多成功人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都表示自己的有足夠強的提問能力。即便作為一個普通人,我們在大學、研究生寫論文階段,都會有一個感觸:論文寫作本身不難,難的是選什麼樣的題,也就是提問的能力。
從小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提問能力,無論是對孩子以後的學習,還是工作、生活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。現在就教孩子如何提問吧,以後孩子會感激你在這方面的投入。
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,作為父母你是如何回應的,期待你的留言~